粉红凤头鹦鹉(学名:Eolophus roseicapillus)是澳大利亚分布最广的鹦鹉之一,美丽的粉红羽色十分迷人,喜欢栖息在森林地带、草地、半干旱的地区,也包括牧区和公园。以青草种子、草地植物、谷类、果类、草根、昆虫以及其幼虫为食物,喜欢在地上觅食,尤其喜欢在农人耕种的谷类作物以及向日葵田觅食。分布于澳大利亚的东部、中部以及北部;澳大利亚本岛一些沿海岛屿、曾经引进塔斯马尼亚岛。人工繁殖鸟个性活泼好奇,是很多人喜爱的宠物鸟,但是在性成熟以后可能会个性转变而具有攻击性。
目录
粉红凤头鹦鹉外形特征粉红凤头鹦鹉栖息环境粉红凤头鹦鹉喜欢栖息在森林地带、草地、半干旱的地区、牧区、公园,人类活动的庭院和城镇都见的到其踪迹。在澳北地区,频繁的活动于山林,而在澳南,它们更倾向于住在平原温带森林。在夏季,多见于林地,主要是在凉爽,阴凉的河流附近。在冬天,愿意生活在比较干旱的林地在海拔比较温和的地区。一年期间,也走访了市区的公园和花园。 这种鸟喜欢开放的区域,几乎总是避免茂密的森林。[1]
粉红凤头鹦鹉生活习性粉红凤头鹦鹉平常聚集成很松散的群体一起活动,有时会在某些牧场聚集近千只的大群,叫声尖锐粗哑,时常和大葵花凤头鹦鹉一起行动。是杂食动物,消耗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如燕麦、小麦或许多百草。此外,还摄取昆虫和它们的幼虫,浆果,嫩芽,花和桉树的种子。喝水的方法有很多,要么站在池塘泥壤处的吞下一大口,或用燕子的方式在飞行中吞水,也可以选择降落在池塘中间,将喙在水中浸入。喜欢在地上觅食。尤其喜欢在农人耕种的谷类作物以及向日葵田觅食,因此常常造成农作物庞大的损害。人工繁殖鸟个性活泼好奇,即使野生鸟抓来都相当容易驯服,是很多人喜爱的宠物鸟,但是在性成熟以后可能会个性转变而具有攻击性。[1]
粉红凤头鹦鹉分布范围粉红凤头鹦鹉是澳洲分布最广的鹦鹉之一,分布于澳大利亚的东部、中部以及北部;澳大利亚周边一些岛屿、曾经引进塔斯马尼亚岛。[1]
粉红凤头鹦鹉繁殖方式粉红凤头鹦鹉在澳大利亚南部的繁殖期是7-12月,北部则是2-6月,在澳大利亚中部则视降雨量而定。如果食物充足气候适中,一年可以繁殖两次。巢一般建在离地面2至20米以上的桉树的树洞里,巢的入口处周围用树皮掩饰。一次可产下2-6枚卵,孵化期间约25天,雏鸟7或8周周羽毛可以长成,在野外曾经有和米切氏凤头鹦鹉以及长嘴凤头鹦鹉杂交的纪录。[1]
在人工饲养下采用木板钉制巢箱时,每年4-8月繁殖,巢箱最好以大树干掏一个直径20厘米的洞代替,巢的大小为长40厘米、宽25厘米、高25厘米。在巢的边角和巢洞边要钉上铁皮以防它们将巢箱啃坏。巢内提供不少于3厘米厚的刨花或粗木屑。在种鸟繁殖、孵化期间应注意环境的安定,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避免惊吓。以免惊动亲鸟后弃巢,影响孵化和育雏。在繁殖期应加喂牡蛎粉或骨粉无机盐等,每天提供少量饼干(或烤面包片),育雏期间应每天加喂煮熟的鸡蛋。冬季繁殖期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0℃以上,相对湿度在45%~50%为宜,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水要时常更换以保持清洁。 粉红凤头鹦鹉亚种分化
[3]
粉红凤头鹦鹉种群现状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4]
粉红凤头鹦鹉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4]
注:粉红凤头鹦鹉图片网址[5]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鹦鹉论坛
ICP证: 浙ICP备15030120号-1
GMT+8, 2023-3-23 21:54 , Processed in 0.060528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爱鹦鹉论坛
© 2001-2013 Comsenz Inc.